
丹麥・車站拍攝
我到丹麥時,順道造訪了哥本哈根中央車站與附近一些車站,邊參觀邊拍照。因為事先對當地運行的車輛幾乎一無所知,就單純在月台上「車站拍攝(駅撮り)」而已,但也因此見到了各式各樣的列車。還順便去了瑞典的馬爾默(Malmö)看了一下。(拍攝:2012 年與 2019 年)
哥本哈根中央車站




位於哥本哈根市中心的中央車站(Københavns Hovedbanegård),最早建於 1847 年。現今的站舍因配合鐵路網擴張而於 1911 年遷至現址並新建,設有7座月台與13條股道。線路方面,分為服務首都圈近郊的獨立都市鐵路系統「S-Tog(S 列車)」、連結丹麥各地的中長距離列車,以及開往瑞典與德國的國際列車;另有地鐵乘入。本站不設驗票閘門,旅客可自由進出月台。車站出入口為寺院風格的大型正面站舍,以及跨越月台前端的跨線橋兩處。站內有7-Eleven、麥當勞等多家餐飲與商店。
S 列車(S-Tog)




S 列車(S-Tog)是連結哥本哈根市區與郊區的電車系統,共有7條路線,總長約170公里,班距約5~20分鐘。軌距為標準軌1,435mm,電化方式為架空線供電的直流1,650V。首條路線於1934年通車,其後逐步擴張。現行車輛為 1996 年起導入的第五代,使用西門子與龐巴迪(舊 ABB Scandia)製的SA型與SE型。與日本不同的是,對於車體塗鴉的處理較為寬鬆;即使車身遭塗鴉仍繼續運行,並在車上張貼「我們已確認塗鴉,將儘速修復」之類的告示。
ME 型柴油機車


在哥本哈根中央車站,可以見到牽引客車的柴油機車、電聯車與柴油客車等。柴油機車為 1981–1985 年間導入的 DSB ME 型,由瑞士 BBC、德國 Thyssen Henschel、瑞典 NOHAB、丹麥 Scandia 協力製造,共37輛。搭載美國GM-EMD的16-645E3柴油引擎,屬電力傳動柴油機車。曾用於牽引旅客與貨物列車,但因排放與老化因素,已於2021年結束在丹麥的運用,改由新型電力機車EB型(西門子Vectron)接替。部分退役車已售往海外,在波蘭、匈牙利等地再利用。
來自德國的臥鋪國際列車


巴塞爾(Basel SBB)-法蘭克福(Frankfurt (Main) Hbf)-漢堡(Hamburg)、阿姆斯特丹(Amsterdam Centraal)-杜塞爾多夫(Düsseldorf Hbf),以及布拉格(Praha hl.n.)-德勒斯登(Dresden)-柏林(Berlin)-漢堡(Hamburg)方向,均有夜行臥鋪列車直達哥本哈根。所使用的車輛包括德國鐵路(DB)的車輛,以及捷克鐵路(ČD,藍色車體、黃色車門)所屬的臥鋪與簡易臥鋪車。所謂「簡易臥鋪」(couchette),白天可作為座席使用;入夜後將靠背或補助板展開,形成床鋪。這些夜行列車已於2014年廢止。此後,歐洲夜行網路由ÖBB Nightjet等逐步重建,直達哥本哈根的路線與計畫則視各年度時刻與需要而調整。
雙層客車


由龐巴迪運輸(自 2021 年起業務承接為阿爾斯通)在2002年製造的雙層客車。導入初期由柴油機車牽引,現已改為電力機車牽引,主要用於西蘭島(Sjælland)的區域運輸。社徽自傳統的「翅輪」逐步更新為2014年導入的紅色六角形「DSB」新標誌。
瑞典國鐵 X2000 型電車


瑞典國鐵(SJ)的 X2000 型(形式 X2,通稱 SJ2000)為 ASEA/ABB(由 ASEA 與 Brown, Boveri & Cie 合併)提供動力與電裝,並由 Kalmar Verkstad(卡爾馬)製造客車之自然傾斜式特急電車,生產於1989–1998年。採機車+中間客車+駕駛控制客車的推挽編成,營運最高速度約 200~210 km/h。昔日曾自瑞典直通哥本哈根;但截至2025年,由於大規模更新與可運用編成不足而大幅減班,直通丹麥的班次僅屬少量。
德國鐵路 ICE-TD 型柴油列車


運行於漢堡—哥本哈根間的德國鐵路(DB)ICE-TD(605 系)傾斜式柴油特急。車輛雖屬DB所有,但在丹麥境內由DSB的地面設施與導引下發到,因此車體同時懸掛DB與DSB雙標誌。2017年結束商業運轉並退役,之後由新型車輛接替。
IR4 形交流電車

丹麥國鐵(DSB)的 IR4(ER)為1993–1997年在蘭讚斯的ABB Scandia 製造,四輛固定編成、最高時速180km/h、交流25kV 50 Hz。承襲IC3的設計,圓潤的車頭在連結時會開啟形成貫通道,俗稱「橡皮鼻(Gumminæsen)」。以輕快的走行連結哥本哈根與各城市,擔當城際(InterCity)運轉;未來將配合阿爾斯通IC5導入而逐步汰換。(拍攝:Østerport 站)
ET(X31K)形電車


在丹麥稱 ET 型、在瑞典稱 X31K 型,實為同一款列車,分別隸屬兩國。此三輛固定編成之電車因應 2002 年丹麥—瑞典之厄勒海峽大橋通車而問世,可同時對應丹麥25kV 50Hz 與瑞典15 kV 16.7Hz 兩種交流電制。主要運用於「Øresundståg(瑞典語)/Øresundstog(丹麥語)」之哥本哈根機場—馬爾默—隆德—赫爾辛堡直通列車,並與IC3/IR4 同樣具備易於增解聯的「橡皮鼻」貫通前端。最高速度180km/h,兼具城際與近郊之機動與舒適。(右圖攝於哥本哈根國際機場站)
IC3 形特急用柴油客車

丹麥國鐵(DSB)IC3(MF)為 1989–1998 年由 ABB Scandia 製造的三輛固定編成特急用柴油客車,最高時速180km/h。圓潤的車頭在連結時會開啟成為貫通道,因其獨特外觀而有「橡皮鼻(Gumminæsen)」之暱稱。以輕量鋁合金車體與安靜行駛著稱,長年作為以哥本哈根為樞紐的城際網路主力;惟預計至2030年前後將陸續以阿爾斯通電車(IC5/Coradia Stream)更新,IC3 的任務將逐步縮減。(Østerport 站)
IC4 形特急用柴油客車

義大利 AnsaldoBreda(皮斯托亞工廠,後為 Hitachi Rail Italy)製四輛固定編成之特急用 DMU。作為城際列車更新而於 2000 年代初下單,但軟體、多重重聯控制、車門、空調與保安裝置等接連出現問題,可靠度長期低迷,早期多為試運轉與限定運用,量產投入嚴重延誤。因多年遲滯與故障而被視作「問題兒」,其後運用大幅縮減並為其他車型取代,IC4 的角色已近尾聲。
哥本哈根地鐵 M1/M2 系電車


哥本哈根地鐵 M1/M2 系電車於 2002 年登場,由 AnsaldoBreda(現日立鐵路)製造,第三軌DC750V、三輛固定、全自動無人駕駛,採用最新的 CBTC 移動閉塞運行。M1、M2 於2002年首先通車,至2025年全網為四條路線(M1~M4),總長約43公里、共44站。(拍攝:M2 線 Øresund~Amager Strand 間)
番外・馬爾默(瑞典)X61 型




瑞典的馬爾默(Malmö)與丹麥隔厄勒海峽相望,藉由海底隧道與道路橋相連,車程約25分鐘,於是也去看看。此站地下4線、地上6線,規模不小。圖中電車為 X61(Alstom Coradia Nordic),係斯科讷省(Skåne)的區域列車「Pågatågen」用四輛固定編成,架空線供電、交流15kV 16.7Hz,最高160km/h。自2009年起導入,運用於馬爾默—隆德—赫爾辛堡等省內近郊與區域運輸。由於與丹麥的電力方式不同,無法跨境直通。(拍攝:馬爾默中央車站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