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蒸汽機車全盛時代 1981年的哈爾濱站
1981年那時的哈爾濱站,雖然文化大革命(1966年至1976年)已經結束,但隨後提出的「四個現代化」政策在東北地區的影響仍然有限。鐵路動力依然以蒸汽機車為主,柴油機車則極為罕見。(1981年5月拍攝)
哈爾濱站




哈爾濱站於1899年作為俄羅斯帝國建設與經營的東清鐵路車站開業。1981年時,該站隸屬於中國鐵道部的直屬單位「哈爾濱鐵路局」,管轄中國東北地區北部。該局負責京哈線(北京~哈爾濱)、濱洲線(哈爾濱~滿洲里)、濱綏線(哈爾濱~綏芬河)、哈圖線(哈爾濱~圖們)等多條主要幹線,這些路線均是旅客與貨物運輸的重要通道。當時的哈爾濱站,是中國北部鐵路交通的重要樞紐之一。
哈爾濱站前


車站前有有軌電車與無軌電車行駛。有軌電車於1927年開業,最盛時期擁有8條路線,總長達42公里,但於1987年全部廢止。無軌電車則於1958年開業,最盛時期運營9條路線,但於2008年同樣全線停運。
哈爾濱站候車室與列車到達




第一候車室的1樓為通勤列車乘客專用,2樓則供前往滿洲里(內蒙古自治區,距哈爾濱935公里)、加格達奇(內蒙古自治區,719公里)、佳木斯(黑龍江省,506公里)、北安(黑龍江省,333公里)、吉林(吉林省,275公里)方向的旅客使用。雖稱通勤列車,但當時幾乎所有列車仍由蒸汽機車牽引。站台非常低矮,且只有很小一部分有屋頂,旅客下車後急忙走向出口的景象非常常見。
牽引旅客列車的解放703號


機車的車號基本上自戰前以來沿用。解放703號由日本車輛製造於1937年生產,最初編號為「ミカコ16702號」,1938年進行車輛型號命名變更後統一為「ミカイ」系列,並更名為703號。當時東北地區(舊滿洲地區)存在南滿洲鐵道的路線(社線)與滿洲國國有鐵道的路線(國線),不過兩者的營運皆由南滿洲鐵道負責。1945年後經蘇聯軍管理、中國東北鐵路時期,1950年代起移交中國鐵道部,機號系統重新編為解放型(JF型),703號則繼續保持原有編號「解放703號」運行。
哈爾濱站構內的人民型蒸汽機車




在那個年代,主要負責旅客列車運行的是人民型(RM型)蒸汽機車。人民型是在中國戰前使用的ミカロ型,以及戰後基於其設計改良國產化的勝利6型(SL6型)等技術基礎上,再吸收蘇聯P36型蒸汽機車設計理念,獨自開發的高速旅客用機車。1958年至1966年間共製造258輛,當時哈爾濱地區的旅客列車主要由人民型牽引運行。
在車站構內穿梭的蒸汽機車們






在車站構內,包括戰前製造的機車在內,還有戰後投入使用的各種型號的機車,不論是牽引旅客列車、貨物列車,甚至用於調車作業的,都忙碌地來回穿梭。此外,當時還能見到如今已完全消失的三輪卡車等進出車站構內,營造出當時獨特的氛圍。
從霽虹橋眺望哈爾濱站








霽虹橋是為了連接南北兩區而建造的跨線橋,從這裡可以一覽哈爾濱站構內的全貌。這裡分布著交叉渡線、雙滑道等複雜的線路配線,眾多列車的到發與調車作業,以及各種型號的機車頻繁通過的場景,都讓這裡成為一處極具魅力的觀察地點。
蒸汽機車終章的預兆──柴油機車

當時幾乎所有列車都由蒸汽機車牽引,但柴油機車也已經開始投入運行。不過當天我只見到這唯一的一輛柴油機車。之後時代急速變化,蒸汽機車很快從幹線上消失。目前柴油機車也因電氣化逐漸退役。我後來再未造訪哈爾濱,當年的景象似乎也已幾乎無法追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