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蒸汽機車時代的嘉義機務段
我在1976年時僅從嘉義車站的天橋遠望機務段,直到1977年才正式前往參觀。當時電氣化工程已從二水一帶開始,水泥電線桿已豎立,但嘉義尚未有任何設施。這裡設有一座扇形車庫,但自1976年起,禁止朝車庫方向拍照。因此只能在留置區拍攝機車,包括CT250(C57型)、CT270(C57型)、DT580(9600型)、DT650(D51型),以及已報廢的CK100。
從嘉義車站跨線橋自由通道望向嘉義機務段

嘉義車站設有跨越軌道的天橋,方便與後站連絡。從這裡朝高雄方向望去,可清楚看到嘉義機務段,還能看見冒著白煙的蒸汽機車。到了2024年,因為鐵路高架化,這座跨線橋已被拆除。
嘉義機務段 扇形車庫遠景

我沿著鐵道走過去。嘉義的扇形車庫共有八條軌道,看起來規模比新竹的小。不過當時無法拍攝車庫方向的照片,因此具體細節已不太記得。
嘉義機務段 正門

嘉義機務段的正門上寫著「嘉義機務段」與「嘉義機務中隊」。在戒嚴時期,鐵路是重要的軍事設施,常常設有類似軍隊的編制。站在左側的是古仁榮先生,他是我們此行的導遊,也一同拍照。當時臺灣人拍攝鐵路的照片非常少,因此古先生的作品是極為珍貴的歷史記錄。
嘉義機務段 事務所入口內側

機務段的門內外都有鐵軌,機車可直接通行。不過具體的路線與配置,我已無法記清楚。
嘉義機務段 事務所入口

事務所入口處設有詳細的組織名稱招牌。左側的看板寫著「臺灣鐵路局防護團嘉義區大隊機務中隊部」,可見當時機務段確實採用了準軍事化的大隊與中隊編制。「愉快上班 平安回家」是當時常見的中文標語,意為「愉快地上班,平安地回家」。
DT658

嘉義機務段呈狹長形,沿鐵路延伸,從本線一側也能看到留置的機車。這台DT658由川崎車輛於1941年製造,戰前屬於臺灣總督府交通局的D518。背景建築上的標語「檢查車輛確保 行車安全」意為「確實檢查車輛,保障列車行駛安全」。右下角的小字則是當時常見的政治標語:「復興中華文化要實踐-國民生活須知」,意思是「中華文化的復興需要實際行動——為國民應遵守的生活守則」。當時類似的標語隨處可見。
DT665

DT665同樣由川崎車輛於1941年製造,原為臺灣總督府交通局的D5117。當時的臺灣蒸汽機車經常擦拭得十分光亮,外觀維護良好。
DT650煙室清理作業

圖中正在打開蒸汽機車的煙室門,清理其中的煤渣(即燃燒後的煤灰塊)。每噸煤約會產生100至150公斤的煤渣,因此必須經常清除,是一項繁重的工作。
嘉義機務段 推動貨車

清除的煤渣等需以無蓋貨車運出。照片中可見一人徒手推動貨車。在平坦的軌道上,只要鬆開煞車,貨車便能輕鬆移動。
嘉義機務段 DT665、CT259、DT607

背後可見扇形車庫。這是我能最靠近拍攝車庫的地點。畫面中由左至右為DT665、CT259、DT607,分別對應日本的D51、C55、9600型。這三型同時出現在眼前,在日本境內也很難見到。
嘉義機務段 CT259

CT259是由三菱神戶造船所於1938年製造,原為臺灣總督府交通局的C559,是C55型中最後一輛的編號。現今此車輛已保存於高雄的打狗鐵道故事館。
嘉義機務段 輻條式動輪

臺灣的CT259與日本的C55型相同,皆配備美觀且強化輪緣的「帶水掻」輻條式動輪。這種獨特的動輪設計僅見於C55型蒸汽機車。
嘉義機務段 紅色連桿

為提升外觀美感,部分蒸汽機車會對車號牌、動輪、連桿等部位進行上色。CT250型現役時代採用紅色號牌與連桿點綴,整體裝飾相對低調。保存車輛有時會額外漆上白色踏板線、黃色排障器,甚至將輪心也塗成紅色,但當年現役機的外觀仍屬沉穩風格。
嘉義機務段 DT604

嘉義機務段內的煤炭堆置場以鵝卵石加固的混凝土建成,結構堅固。可見煤堆堆積如山,高度足以遮蔽整部機車。
嘉義機務段 CT275

CT275由川崎車輛於1943年製造,為臺灣總督府交通局C57型的C575號,與日本國鐵C57的第二次量產型相同。雖然日本於同年停止C57生產,改為大量生產貨運機車,但仍為臺灣製造了四輛此型蒸汽機車。
嘉義機務段 D607

D607由汽車製造公司於1929年生產。其最初形式為臺灣總督府交通局E800型826號,1937年改為D98型826號,為該系列第26輛機車。戰後改編為DT580型。臺灣的9600型蒸汽機車,如空壓機與儲氣筒等部件配置大致相同,因此各車編號之間的外觀差異不大。
嘉義機務段 CK102

CK100型102號在日本並無同型機車。當時以不拍攝扇形車庫為條件,才得以接近拍攝此車輛。該機車已報廢並處於留置狀態。CK102由汽車製造公司於1917年製造,原為臺灣總督府鐵道部的E400型E402號,1937年更名為C44型402號。此型共生產八輛,用於支線列車與調車作業。
嘉義機務段 轉車台與CK102

這是唯一拍到嘉義機務段轉車台的照片。CK102為1-C-1軸配置,但右側的從輪脫軌,可能是車軸受損所致。
嘉義機務段 DT601

圍欄外側有DT601通過。該圍欄與其他地點一樣,使用廢棄的煙管再利用而成。DT601由日立於1929年製造。
嘉義機務段 CT279牽引的普通列車

CT279牽引的南下(往高雄)普通列車經過機務段旁。臺灣普快車車廂有如日本車輛一樣的兩端車門設計。另外也有為方便上下車而配置中央單開或對開門的日本沒有的類型。牽引用的CT279為1953年日立製造、出口臺灣的第二代機型,出廠時即配備前部排障器。這批車為日本國鐵型蒸汽機車的最後製造品。